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和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和意义

(建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朱小芳)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是集政经文,以及生态与社会等多个要素于一身的战略层面系统性工程,可以在战略层面为乡村地区的农业以及其他方面带来崭新的法制机会,同时也对乡村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以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开展时,应当始终立足于乡村地区本身的发展,优化和调整现有的乡村地区发展环境。为此,如何正确地认识乡村振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现状,如何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又如何采取相应的实践方式予以实现,逐渐成为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必须予以解决的关键命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在乡村振兴的实现过程中,乡村地区的文化振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方面的储量非常丰富,其中大部分均零散分布于广大的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引入与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以带来相对理想的积极促进作用。具体而言,首先可以在精神层面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发展动力,不同的乡村地区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各有不同,集中体现了当地发展至今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是当地乡土情怀在文化层面的实际体现。其次可以从文化层面出发为乡村地区产业振兴提供崭新的发展资源和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调整在乡村振兴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以借助自身所具备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要点

2.1搭建协调发展的乡村文化生态体系

首先应当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并行,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手段,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以同时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作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支撑作用。其次需要同步保护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二者均是乡土文化发展历程的实际见证,彼此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需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社会公众的生活挂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百姓日常生活,让社会公众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触、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强化社会公众的认识,更加有效地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2.2强化乡村地区与外部的交流互动

首先应当协调发展城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次应当协调发展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相对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不仅仅体现在当地的文化有其独特特色,更是体现在区域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一定的共性。因此,应当联动一个区域内的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形成遗产资源的合力发展形势。让一定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一定规模的传承体系,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方式

3.1实现产业融合的生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基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密切的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功能性方面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延伸效果,通过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生产性要素推动乡村地区产业融合,进而在乡村地区产业发展方面提供崭新的发展方向。深入挖掘类型各有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有不同的独特功能性,可以较为有效地实现乡村地区各种产业的实际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及调整。

3.2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整体层面的保护

整体层面的保护是指,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资源、信仰以及社会公众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实际进行方式等方面入手,各个方面均发挥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进而从整体层面出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参考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实现乡土文化生态平衡保护,进而在文化层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必要性支撑。

3.3包含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当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应当在机制方面与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彼此联动,作为乡村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有效内在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能否充分实现关系到乡村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能否取得相对符合预期的建设成果。

4、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这发挥作用实例

在江南地区,流传着杨瑟严的机智诉讼故事。据传,他的原型为杨舜年,清代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家住今崇明建设镇富安村。在族内殷实人家的资助下读过书,但屡试不举,就以教私塾为生。其人才智机敏过人,民间称其能挥笔成文,出口成章,有三步起一智、五步生一计的才智。由于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深知百姓疾苦,痛恨官衙腐败,不满邪恶横行,因此为人极富正义感,常爱替小民百姓打抱不平。长江口地区民间流传有不少关于他的故事。

在针对杨瑟严的各种民间故事进行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建设镇首先针对杨瑟严民间故事搜集成立了保护办公室,专门针对杨瑟严民间故事的保护工作提供支持。其次在社会层面强化对于杨瑟严民间故事的宣传,帮助社会公众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其作为非物质遗产的文化性作用,进而在社会层面营造出了相对浓厚的非物质遗产保护环境。

随着建设镇针对崇明民间故事进行深入挖掘与保护工作进行过程中,“杨瑟严的故事”获得了上海市的重视。2012年,“杨瑟严的故事”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崇明区建设镇原文广站站长袁祖铭被命名为杨瑟严的故事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建设镇又被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崇明县分中心命名为“杨瑟严的故事”传承基地。不过仍然遭遇了一定的发展困难,首先受到了社会流行文化的明显影响;其次是镇内人口常年在外打工,文化传承出现了一定的断层。为此,应当首先帮助社会公众更加切实地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关键作用,并培养与之相应的保护意识。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到非物质遗产的实际传承过程中,借助各类传统节日开展与杨瑟严民间故事相关的文化活动。其次,加强对于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的选定与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实际存在的人,因而应当针对非物质遗产传承指定传承人,通过传承人一一对应培养的形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所选传承人可以更加切实地培养自身传承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借助各种宣传渠道针对部分传承人增强宣传,提高社会曝光率,帮助传承人获得更多的赞许与认可。再次,还需要同时顾及非物质遗产保护方式的创新发展。在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进行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既有的成熟保护方式,更是应当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针对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部分进行舍弃,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传承与创新有效地相结合。具体而言,应当从审美风格、文化传承和教化作用多个维度出发进行创新,同时需要保留历史性与文化性。

5、结语

国家层面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地区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会。而在此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以相对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有利于乡村地区本身的发展,还可以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工作增砖添瓦。与此同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以层次多样地、形式多样地、主体多样地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为此,应当切实地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进行更加深入地认识。进而认识到搭建协调发展的乡村文化生态体系,以及强化乡村地区与外部的交流互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最终地方政府应当从实现产业融合的生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整体层面的保护,包含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当中,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推动乡村振兴的总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若为,孙健,付光存.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研究[C]//.保护·研究·传承——2021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30-31.DOI:10.26914/c.cnkihy.2021.051696.

[2]郭彩霞,刘淑兰. 乡村振兴战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基本遵循——以福建省为例[C]//.保护·研究·传承——2021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墙报交流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33.DOI:10.26914/c.cnkihy.2021.050966.

[3]曾金珠,胡凯. 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以新洲区高台狮子为例[C]//.保护·研究·传承——2021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墙报交流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219.DOI:10.26914/c.cnkihy.2021.051152.

添加时间:2022年5月19日 15:05

非遗保护

非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