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崇明非遗保护单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

 

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崇明非遗保护单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


为了更好地抓好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崇明非遗保护单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工作,特邀请上海市非遗协会会长高春明、上海社科院非遗专家蔡丰明、上海非遗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三位专家以及崇明三位长期从事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施仲君(原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柴涛熊(原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黄晓(原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一起对崇明申报的12个非遗项目24名代表性传承人和八个区级保护传承单位的申报进行了客观、公开、公正、公平评审。

 

8日上午在崇明区文化馆三楼的会议室开始评审工作。

首先听取了区文化和旅游局季晓云副局长关于做好崇明区对今年12个非遗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及区级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的背景和意义。随后区文化馆馆长、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季洪益介绍了相关传承人和保护单位的基本情况。在听取了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杨晓秋简单介绍了8日和9日两的工作流程安排后,就开始对“崇明俗语”传承人龚俐俐,“崇明天气谚语”传承人季建刚,“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传承人陈忠信,“益智图”传承人钱春花,四人的评审工作。

 

8日下午开始,评审小组成员在区文化和旅游局季晓云副局长、区文化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杨晓秋、区文化馆馆长季洪益等陪同下深入到各保护单位现场考核,分别考核了阳刚电子厂申报的三名江南丝竹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三民文化村的两名土布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和扁担戏传承基地的情况,城桥镇马桥村和四名申报竹编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崇明羊肉烹饪技艺传承人现场的烹饪技艺。

49日分别考核了竖新镇的布布瀛土布工作室,向化镇的灶花博物馆和两名灶花新申报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崇明水仙栽培基地和崇明水仙传统栽培技艺新申报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永娣土布传承馆”,中兴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扁担戏新申报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喔凯食品有限公司,东明酿造有限公司和新申报崇明老白酒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家镇土布纺织技艺新申报的两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最后经过六位专家的认真评审通过了12个崇明非遗项目的20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牡丹亭”—郁志家、周伟民、朱和平共3人,“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陈忠信,“崇明扁担戏”—朱聪,“崇明俗语”—龚俐俐,“益智图”—钱春花,“灶花”—陆尚家、张伦2人,“崇明老白酒传统酿造技法”—顾涛,“崇明土布传统纺织技艺”—杨赛萍、吴建菊、胡美菊3人,“崇明水仙栽培技艺”—施豪,“天气谚语及其应用”—季建刚,“崇明洋钎”—范存东,“崇明羊肉传统烹饪技艺”—陈斌,“崇明竹编技艺”—郭志高、黄祖兴、朱瑞云3人)和7个区级传承保护单位(分别是“崇明糕传统制作技艺”—喔凯食品有限公司,“崇明扁担戏”—中兴镇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站、三民文化艺术中心2家单位,“益智图”—上海市崇明区东门中学,“崇明土布传统纺织技艺”—永娣土布传承馆、布布瀛创新土布工作室2家单位,“崇明竹编技艺”—横沙乡丰乐村民委员会)。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员冯必祥,崇明区文化馆副馆长施颖华及相关乡镇文化活动中心站长和工作人员陪同参加了评审工作。

 

 

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开展这次区级传承保护单位和区级传承人的评审工作前,研究讨论通过了关于《崇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认定与管理办法》、《崇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文件,并下发到各乡镇文化活动中心。

通过这次市、区两级六名专家对部分崇明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的评审工作,达成以下五点共识:

一是对此次评审工作到现场考核,体现了公正、公开、公平性。

二是专家一致认为崇明区非遗项目具有独特性和原生态性。

三是部分非遗项目面临濒危性,例如此次评审的扁担戏,崇明洋钎,(还有没有传承人申报的鸟哨等项目)。

四是崇明还有非遗项目的挖掘空间,从这次评审工作中讨论到从土布编织技艺可延伸到崇明线带的编织技艺,从羊肉烹饪技艺可延伸到崇明传统“十碗头菜”的民间烹饪技艺等。

五是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崇明区非遗保护分中心,相关乡镇,必定会进一步加强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督促指导传承人更好开展传承工作。

(姜中其)

 

添加时间:2020年8月17日 09:40

群文活动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