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群众文艺创作的使命与担当

 

乡村振兴战略下群众文艺创作的使命与担当

(孙菊)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群众文艺创作

摘  要: 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是群文事业蓬勃发展的根基,乡村振兴战略为群众文艺创作提供了新天地。群众文艺创作必须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必须重实际、接地气、应民声、与振兴愿景相应和。

 

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精神之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出现农村衰败、空心化现象:常住人口结构以老人、留守儿童为主,不仅阻滞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让农村文化传承与开发陷入困境。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实施,如一贴良药,治疗着乡村的痼疾,激发着乡村的活力。乡村渐渐又成为吸引人寻觅乡愁,让灵魂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

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繁荣兴盛乡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乡村文化生态,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文化。”这为群文事业指明了方向。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是群文事业蓬勃发展的根基,群众文艺创作必须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乡村振兴鼓与呼。   

一、乡村振兴战略为群众文艺创作提供了新天地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中国广袤乡村从沉闷中焕发青春的生机——乡村文化发展布局在优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在加快、农业转型在升级、现代农业经济经营体系逐步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在改善……广大乡村处处呈现新气象、新人物、新精神、新故事。例如笔者所在的上海市崇明区以大党建为抓手创建着美丽乡村,18个乡镇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驱力量,实施网格化管理,每个乡镇所有党员干部下沉到每个社区、每个村、每个队,每个网格管理齐头并进,夜以继日,不辞辛劳使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乡村产业不断壮大:大学生、壮年劳力回乡创业,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吸引都市人远离喧嚣,体验农事,洗去心灵的疲惫。他们以当新型农民为荣,在织梦、追梦、圆梦的征程中释放着激情……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普通劳动者创新创业、基层干部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的感人事迹……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村沸腾,为群众文艺创作提供了新天地。作为群众文艺创作者不应该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而应该走出去,走到田间地头、街头里巷,紧贴新时代,书写新史诗。

二、乡村振兴战略群众文艺创作必须重实际

文化馆自上而下由省馆、地市馆、县(馆及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组成四级组织体系,各级各门类的群众文艺创作,也应该有自身的站位和角度,把握好创作维度,坚持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将思考力和眼力落实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作品若游离于社会脉搏跃动,远离政治社会主流,其活力和吸引力必然不足。创作应把握时代脉搏,奏响群众之声,全面深刻真实的把握和书写好乡村振兴中的故事,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一)创作要有地域特色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道出了民族特色文化超越时空的巨大魅

力。同样,地域特色的群文作品因其独特风格,引人关注,入脑入心,长久存续。创作要坚持以地域特色的现实题材为主的创作方向,围绕主题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创作作品。如:市级美丽乡村创建中,有些镇的标志性建筑、农宅壁画就以该镇镇树、镇花为元素创作,美化镇容村貌;又如:作为地方山歌传承基地的乡镇就为其开掘乡村振兴为内涵的山歌剧、山歌小戏等,并紧紧围绕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工作来创作一些本地域民风民俗特点、适合本地域旅游景区演出的歌舞剧等,繁荣文旅业,促进经济发展。

(二)创作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创造性活动的创作,也应秉持

这一原则。因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当今群众已从欣赏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而转变。因循守旧的创编、导、演手法已不适应群众的需求。为此,创作者要树立精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创新作品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和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不断在表现手法上寻求突破,可以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感染力强的内容情节,将非物质文化元素融入作品;要追求更强艺术感染力,可以多种艺术形式杂糅,最大限度调动受众各种种感官,触动受众的心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吸引人,打动人,影响人,带动人;用心、用情、用功担负起大时代努力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楷模的责任,为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助力。

(三)创作要推进基层治理

创作首先必须坚持思想标准,坚持以内容为王,坚持“载道、明

德,亲民,”要关注三农题材,要着眼于文化惠民,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促进农村文化、经济和政治建设健康运行。乡村振兴中推进的新项目、建设的新成果、出现的新风尚,需要创作者勤于动手、动脑、动脚,用镜头、用声音、用文字记录基层当下,以凝聚、激励百姓。例如笔者所在文化馆青年创作员根据真实事件创作的方言话剧《瀛洲村来了新书记》反映了基层干部工作繁重却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的故事。该剧在崇明影剧院、部分乡镇共演出了十多场。由于精心组织各方观众,宣传到位,观众场场爆满,他们均反映该剧演的是老百姓身边的故事,看来亲切、感人,又不乏幽默,有的观众连续看了三、五场还觉回味无穷。老百姓们纷纷表达观后感:很真实、在农村当一名新书记不容易、要理解和支持村干部的工作。

(四)创作要注入生态文化   

“五位一体”促进了乡村振兴,其中生态文明指明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而生态文明是依赖生态文化而建立的新的文明。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指明了生态与富民并行的理念。因此创作要引领群众做生态人,弘扬生态文明。例如:笔者所在区在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点,在各级各类的创作赛展中,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爱水护水、爱鸟护鸟等等长盛不衰的主题通过多年反复强化宣传,起到良好社会反响,老百姓都能自觉遵守,做一个合格的生态人。生态美了,文旅融合更紧密了,乡村振兴的步子就迈得更沉稳了。

三、乡村振兴战略群众文艺创作应该接地气

创作要以乡村振兴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为基础,体现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时要让本地区的百姓感觉亲切,要凝聚人气人心,营造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

(一)创作要体现基层生活

仅仅是触摸生活,感知地表的温度是不够的,还要沉下身去开掘生活、解读生活,从中获得独到的发现和见解。要使作品情节、人物的设置搬上舞台让百姓一看,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要有鲜明的基层生活场景,要把镜头聚焦于当前乡村振兴改革的现实,对准百姓建设乡村振兴的伟大壮举,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主流价值,使作品接地气、聚人气、提正气。例如:在我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比赛中小品《园艺村的故事》讲述该村以家家户户种植黄杨为主,从而形成黄杨产业链,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参观、游玩、取经,也吸引了不同肤色的国外游客。小品非常的生动,接地气。小品中还穿插了流行于当地的脍炙人口的段子、本地区的俗语谚语,基层生活特色明显,群众观看时感同身受,不断发出共鸣、好评、笑声连连。

(二)创作要表现真实内涵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群众文艺创作要与时代同呼吸、共患难,反映社会的真实性,提炼社会现状真实生活。情节要符合逻辑性、有生活的真实性,有准确度、可信度,揭示生活的本质。要勤于观察,关注生活细节。创作贵在细节,细节要真实,作品要鲜活。中国乡村正经历史无前例的巨变,为此作品要真实反映时代,记录历史,传承文化,表现真实的内涵。

一件优秀的作品并不是寡淡无味的,要有鲜活的舞台形象、和真实内涵的,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注入内涵,既能够有效提高受众的人文素质,又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要创作精品,让群众从优秀的文艺作品中熏陶,让作品的思想精髓成为不少人灵魂的“肌腱”,伴随他们一生奔跑。如笔者居住地的创作者根据人真事改编创作了沪剧《晚娘》。讲述三峡移民,一位中年妇女和倾家荡产救治患白血病的继女的故事。该剧到村居巡演数十场,让观众感动落泪,弘扬仁爱、善良的美德。也积极影响了三峡农民,要更热爱第二故乡,为第二故乡作贡献,从而实现价值引领的作用。

(三)创作要弘扬奋斗精神

奋斗是新时代的关键词,更是乡村振兴必须具备的素养和精神。

乡村振兴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奋斗精神的支撑。

创作要全身心投入火热的乡村振兴,反映时代进步潮流,讴歌奋斗楷模,刻画典型人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下乡巡演,发挥文艺工作“扶志”“ 扶智”方面的独特作用,让其感受各行各业的奋斗者在各自岗位上做出的贡献,油然产生尊重和崇敬,激发干部群众主观意愿和主观能动,激发干部群众涵养家国情怀,不忘初心担当使命,锤炼奋斗精神,弘扬奋斗精神。例如:笔者所在区每年的各界人士春节团拜会、创城表彰大会等重大活动中,创作者都会以弘扬奋斗精神为主题,创作了诗朗诵、小品、音乐剧等各种形式的节目搬上舞台,感人的故事、生动振奋的语言给人热泪盈眶的感觉,有的观众说:太感人了,有想要马上去奋斗的冲动。

四、乡村振兴战略文艺创作要应民声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一脉相承,就是创作要关心老百姓在想什么?期盼什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什么?老百姓的情感诉求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群众文艺创作应该坚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 创作要与乡村现状直面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根基和厚重母体,乡村文艺

一直是连接乡村生活的人文桥梁。当下的乡村振兴使中国乡村呈现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面貌,新问题。新矛盾新冲突裹挟着历史遗留问题激荡着乡村,涉及乡村千家万户,千头万绪。因城乡互动农村社会封闭性不断打破,导致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资源争夺加剧,利益冲突增多,传统的治理模式、治理机制受到冲击。针砭时弊是文学的责任之一,也是群众文艺创作的责任,要勇于和乡村现状直面,揭露矛盾症结,鞭打假丑恶,弘扬真善美,创作出具有深度和厚度的作品,展现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前景。

(二) 创作要与百姓诉求相应和

创作并不是哲人般或贵族式的孤独吟咏,应该和时代社会生活的人的灵魂血肉相联、应该和普罗大众的心灵共鸣。寻找老百姓的情感诉求,满足老百姓的审美体验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所在。

一是要为百姓求发展、维护权益的内心诉求相应和。创作要关注

本地区新形势,新的发展局面,关注人们心态的变化和内心世界的渴求,例如:乡村振兴中很多乡镇出现很多涉及百姓的直接利事件,比如退养生猪、拆违治违等,创作者要具备“田野写作”的理念,深入农村,深入生活访谈,写出和百姓的诉求相的作品,做到真正的为百姓抒怀,为百姓放歌,全方位为百姓代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是要为百姓丰富其精神文化生化的诉求相应和。乡村文艺活动表面上开展活跃,标准化文艺团队也可谓是遍地开花,但节目质量令人堪忧。由于文化馆站原创队伍长期存在匮乏、人才老化、青黄不接的现状,搬上村居舞台的是或从网上照搬、不接地气的作品,或是由村居爱好者自创的质量低劣媚俗的作品。此外要多开展培训指导,带动偏远乡村的群众多开展创作作品的研讨会,增加服务方式。通过为作者、演员、和作品搭建展示平台提升村居文艺演出水平,让乡镇文艺团队再出发。

(三)创作要与振兴愿景相结合

乡村振兴的目的是传统与发展的融合。在乡村振兴出现阶段性成果的过程中,如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中挖掘创业故事,展现其愿景,展现农村农民将会获得的实惠;要在作品中描绘推行农民集中居住,改造优化环境,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新格局的蓝图,展现农民更幸福的生活;要在作品中描绘近期愿景、中期愿景、远期愿景,渲染振奋人心的氛围,提振凝聚精气神。总之,要以作品为媒介,培育群众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培养农民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结语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群文作品抒发着人民的心声,记录着时代的风采。创作者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洪流,传承创新乡土文化,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梦想,不断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是群众文艺创作永远的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光明日报》载《文艺工作中的使命与担当》20161212

 

 

添加时间:2020年9月3日 09:36

群文活动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