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浅谈东西方艺术的差异与发展

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浅谈东西方艺术的差异与发展

东西方的艺术形式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近代,西方的现代艺术通过展览、书籍和人与人的交流进入到中国的艺术界,并逐渐成为国人关注的主流,现在美术界探讨的话题基本都是传统美术和现代美术。在平时的艺术学习中,兼顾了传统和现代这两方面,对富有创造性的一些国外现代艺术,不仅仅是欣赏其新的形式,也从精神层面去学习和理解含义。但同时也有矛盾,在于:现代艺术形式的兴欣,那么传统形态还有价值么?我觉得应该是有的。从接触艺术到现在,我一直都这样认为,我们的美术、艺术乃至文化,在资源运用方面,要兼顾传统和现代两方面,吸收优点,学习特点,“吸收”的对象需要选择,不可样样都要。并且同时要认识到,我们对国外传统艺术的学习,远远还是不够的,在这方面我们也要多做工作。

一说形式,做艺术的人一定要注重形式,要不断去琢磨形式的表现力,并且去找到自己特有的、与他人不同的内核,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包含了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体,虽然说形式会被内容影响,但也并不是一味地跟从内容,而是互相的、可以说是反作用到内容上的。如果创作上,只重内容而轻形式的话,得到的结果往往是缺乏表现力,内容也会犹如无根之萍,没有表达,这也就是时常出现的空洞乏味、没有感染力的作品为什么会被大众所不喜的问题所在。

相对于内容来说,形式有独立性。美术作品里,如:明暗、色彩、质感、立体、平面、线、点等,有着各自的表现力。在19世纪末前的欧洲写实主义艺术家们,主要使用这些来创作,所以,这些要素都遵从写实的要求。艺术家们在完成创作的前提下,会尽量发挥出这些因素的表现力,并且不会将它们太突兀。换句话说,不会主观的在这些要素里添加或强调自己的情感。他们会把表现和再现融合,把刻画客观的事物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融合,充分发挥形式要素的创造独立性。这是欧洲印象派之后的画家的主要情况。再看我国美术,在宋代之前,大致上也是注重表现和再现的和谐共存。在元代之后文人的画,就开始强调形式和创作者的自我表现。关于我国的绘画及雕刻的表现方式体系和西方的异同点,大家的讨论很多,意见的分歧也很多,不过,其中有一点人们的意见相对一致,那就是:欧洲19世纪末之前的绘画和雕刻,是注重模仿再现的前提下来表现;我国的则是反之,在注重表现的前提下,不失模仿再现。同样都是再现和表现的共存,但在时间长河中所形成的民族审美差异,所产生出了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的体系。我们要承认这些各种的表现体系都有他们的价值。

二说转折,东西方艺术在近代都有巨大的转折。19世纪70年代,西方的转折到来,基本是以印象派为标志;而中国则是在13世纪后的文人画崛起作为转折点。西方印象派和印象派之后的各种流派以及中国元之后的文人画,他们各自的追求都不同,但是在作品的主观情感、形式表现这些方面,有着很多共同互通之处。艺术的变化往往免不了极端化,想要创新,出现一些极端的东西是可理解的,但还是要尽量避免往极端方向走,毕竟还是会有很多不良的影响。

在西方,早期的艺术家们有不少数都是支持追求极端化的。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g-1954)和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1973有很多作品都是走极端化的,他们认为走极端才会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当时德国的许多艺术家也这样认为,更不用说像超现实主义、达达派和未来派等流派的艺术家们了,代表人物有杜桑(Marcel Duchamp1887-1968)和波菊尼(Umberto Boccionil8821916)等。他们这些作者想在作品里表现的情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也比较明显,结合当时那个动荡的世纪末年代背景之下,他们面对残酷的现实和人生,被激发出了极端的情绪,他们需要倾诉内心的悲痛忧郁,所以主观客观的界限对他们来说几乎不存在,世界在他们眼里充满了恶、错乱、矛盾,传统道德和艺术概念皆产生变动,从而导致传统的艺术理念和手法都乏味不堪。安格尔一度成为他们心中的虚伪骗子,就连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1520)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0都被他们否定推翻,原本的正统需要被替代。就在这种极端的背景之下,东方的艺术逐渐被西方所认知,西方艺术界对东方的艺术并不是一开始就认同的,而是有一个过程,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虽是一个伟大的哲人,但他把中国艺术中的空间透视和比例说成是落后,不懂得东西方艺术区别及其宝贵的价值,可见这是无知和偏见。在他之后的一百年里,西方逐渐开阔了视野,对东方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西方师从希腊罗马时代至今的体系也暴露出了缺点。1846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日本版画带给了西方全新的感受,但其实自18世纪以来,欧洲各博物馆早就有来自东方的艺术珍藏,在西方开始厌恶写实体系的时候,东方的平面艺术却已经达到了让他们震撼的地步,原来西方正在苦苦摸索的东西,东方却早已炉火纯青。构思的简练、不存在阴影的表现方式、色彩的纯粹、平面装饰的别样感,这些元素不就是西方艺术家追求的么。痴迷并学习东方艺术,正是19世纪末西方艺术革新的一项重要因素。使之相联系的是学习部落艺术、原始艺术以及教会艺术和儿童艺术,追求原始、笨拙感,半完成感和变化、象形的一些方式方法。用简洁的语句来概括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绘画界的情况,那可以说是写实转写意,西方东方化,但由于西方人并不能完全理解东方艺术的核心,所以学到的也都是流于形式、皮毛的。也就在形式上都做的不那么到位。但也出了一批有才的艺术家,马蒂斯、毕加索、克利等,他们在表现形式、手法上丰富了西方艺术,形式主义也是在这时候流于西方绘画界,各类形式主义派别诞生,其中也不乏极端向。形式主义也有它的优点,不能说是完全不好,它并不是舍弃内容,而是不表现写实的内容,更着重探索形式表现力,思维片段、潜意识、人类直觉等等成为了艺术表现的内容,形式主义意在把艺术和实用分离开。形式主义影响了好几代人,如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1881-1964)罗杰·弗莱(Roger

Fry1866-1934等人,弗莱曾担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1910年在伦敦克拉夫顿的一些画廊举办了名震一时的马奈和后印象主义展览,他认为艺术创作和欣赏主要是形式的,认为内容题材表现,艺术家可以不管,唯一注重形式美。贝尔也是基本这样认为,觉得艺术是一种以线条色彩组合吸引人的美,他们都主张纯粹的艺术,否定写实。写实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和其他艺术手法一样,并不能决定艺术的价值,每个手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写实的优点是较能使大众接受,能给普通人带来欣赏,写实手法是一个很宽广的领域,其高点也是非常难以达到的,天赋努力机缘缺一不可,有代表性的画家,如委拉斯贵支(Diego Velázquez15991660)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等人,都不是一般粗浅的境界能比较的。写实不是说要作品和现实一模一样,如果完全一样了,那还能叫艺术品么?写实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并不是外表的趋同所能达到的。对艺术了解比较少的大众,他们评判画作的标准往往只是“形似”,像这种情况,就需要多去欣赏多去思考,并有业内人士来进行指导,慢慢的审美能力也就提高了。

在其中不得不提一下照相机这个催化剂,可以说是一种缓冲,新写实主义诞生与之分不开。在盛行抽象主义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逐渐诞生了照相写实,从一开始反对照相机,到把照相机写实作为目标,矛盾又讽刺,犹如美国人对自己开了个玩笑。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的话,照相写实的出现可以说是艺术发展的必然,是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界碑。当时美国绘画界充满了形式主义,照相机写实本就带有形式的感觉在里面,传统写实、照相写实、社会写实等等各种写实主义混杂,都体现出了对抽象派独大这一现象的不满,各种写实的出现,其实是希望艺术和生活能走得更近一点。

总的来说,东方也好西方也罢,各自的艺术都有各自的特点,不论是他们的形式和内容,还是东西方的审美差距,又或者是他们发生转折的变化,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艺术长河里的精彩浪花,也是艺术发展中光与暗的交缠。用现代的眼光看来,过去的人们为了追求艺术,孜孜不倦的投入、忘乎所以的追求,这都是对艺术本质的不断追求,是人类从薪火年代至今刻在灵魂里面对美的追求,这都是值得铭记的。


添加时间:2021年7月7日 10:55

群文活动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