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让非遗之花在乡村绽放——以崇明土布为例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让非遗之花在乡村绽放——以崇明土布为例

摘要

传承与发展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多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一直在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关于非遗的传承、发展之路,非遗的传承发展理念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原则,到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到如今的“见人 见物 见生活”理念历经十多年头。2018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1号文件)提出要“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20189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在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中首次提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20193月上海市政府下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旅游局等三部门制订的《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本文介绍崇明非遗项目土布传统纺织技艺怎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非遗;传承保护 ;乡村振兴;崇明土布

                         引言

202010月人民日报发表一篇“纺织非遗产品焕发新活力”的文章,内容大致是: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承古融今·推陈出新纺织非遗系列展走进沈阳故宫,手工刺绣蓝牙音箱、扎染单肩包、缠花技艺小饰品……便携时尚的非遗旅游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近年来,纺织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与消费渐成风尚。

跨界融合、时尚设计。纺织非遗资源主要可以应用到服装服饰、家居生活、艺术创造、影视剧装等领域。、、、、、、,正如报导中所说的植入品牌、提升价值。品牌影响着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只有把非遗元素植入品牌或者用来打造品牌,并通过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才能有效地传承和发展非遗,继续以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方式,让纺织非遗产品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活力,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借此本文介绍一下列入上海市非遗保护名录的崇明土布的传承发展及如何焕发新的活力。

一 项目背景

崇明土布纺织技艺起始于元末明初,明代正德年间编纂的《崇明县志》中已经有了生产撞机布,芦经布的记载,由此可知崇明土布生产历史起码有五百多年历史。崇明岛聚沙而成,岛上地势平坦,(海拔3.21-4.20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非常适宜种植棉花种出的棉花纤维长色泽好衣分足所以在明代崇明就成为长江三角洲的主要产棉区棉花成为崇明的主要经济作物正是由于棉花的大量种植崇明民间形成了一个纺织土布的产业崇明民间的土布纺织技艺应是传习了近邻松江乌泥泾黄道婆纺织技艺明嘉靖中叶广西人唐一岑任崇明知县,他的夫人带来了当时广西先进的纺织技艺,对崇明土布纺织技艺进行了改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使崇明的土布织造业自明清以来一直欣欣向荣,声誉日隆。到上世纪初,崇明土布纺织业达到鼎盛时期,当时13万户、60多万人口的崇明,民间有近十万台织布机,年产崇明土布250万匹,成为继松江、江阴后的土布生产第三大县,当时的土布生产已成为崇明民间最为重要的副业生产,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土布纺织生产。崇明土布主要往北销到山东、辽宁等地,往南销往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一带,最远直到南洋群岛,另外还在上海市场交易,由于崇明土布品质精良,影响日渐扩大,名声逐渐远播。

崇明土布纺织工艺繁多织工精细从棉花收获到织成布需经过轧、经纱等十多道工序后,再上机编织。崇明土布种类有间布、线布、单纂等,布纹品种多样,质地结实耐磨,还能用复杂的技艺六页综、八页综、十二页综、十六页综等织出复杂的提花布。

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机织布逐渐替代了民间的土布崇明民间家庭纺织为主的土布织造业衰落了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家庭少量纺织布主要是自用以后随着土地集体化崇明民间土布织造已极少,崇明土布传统纺织技艺濒临失传。

崇明土布传统纺织技艺于2015年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非遗项目。

二关于崇明土布项目采取的相关传承保护措施

政府主导推广

随着崇明土布传统纺织技艺于2015年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非遗项目以来,崇明就着手开展大量的传承保护工作,最有影响力的活动是2017年策划了主题为寻找最美纺娘—2017“金梭子杯”崇明土布纺织大赛,这一活动,活动的开展一度让藏在每家每户的压箱底的土布和传统织布机一度洛阳纸贵,无人问津的土布,曾经是按捆卖,还没人要,一度卖到几百元一匹,传统纺织机沦为农家烧饭的柴火一下成了值钱的宝贝,卖到5000元一部,还没贷。

2非遗进校园推广

一直以来崇明土布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开展的有声有色,杨赛萍是一名2017年退休的小学教师,由于从小就在纺织环境中长大,她成为了一名纺织高手,在2017年纺织大赛中还成为评委,随后成为上海市第六批“染织技艺”市级传承人。她一直在崇明裕安小学任教,早在2012年就安排开办了一个主要给裕安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讲授传统崇明土布纺织技术课程计划表,并很快实施教课。她的纺织拓展课程是每学期至少为学生教课12课时,如今课程开展的也更丰富多彩,不光纺织,还有土布的拼图等。裕安小学也形成一所特色小学。

3非遗在社区推广

随着非遗在社区活动的开展崇明土布传承人每月在崇明各个社区开展展示表演讲课,崇明土布旗袍秀一直成为很多活动的必演节目。这些活动极大扩大了崇明土布的影响力。

但是,如何更好地实践“见人 见物 见生活”的理念,仅仅靠以上的传承保护措施还嫌欠缺。

三 以非遗为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为崇明土布创造了新的机遇

2018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1号文件)提出要“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20189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在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中首次提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20193月上海市政府下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旅游局等三部门制订的《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在此大好政策下,一些民营企业看到了新的机遇,一批民间资本的成功介入,形成双赢局面,崇明土布也由此机遇创新发展了一条振兴乡村让非遗回归生活的路子。这里,我们以崇明岛上的布布瀛创新工作室为例:

1)土布文创产品的发展带动了就业

崇明区布布瀛创新工作室以创新开发崇明土布,定制服饰、玩偶及文创产品为主,经营崇明土布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手工制作和成品销售。

工作室目前有核心成员6人,其中高级设计师3人;就业人员50人,其中党员4人,残疾人20人,带动了竖新镇惠民村、新河镇新民村等周边村民就业。工作室的设计师创新十足,他们结合世界流行的时尚元素和崇明传统技艺,创新开发设计土布文创产品。工作人员也技艺精湛,能画、能剪、能绣、能缝,既保留了千百年来崇明传统的土布服饰、配饰制作工艺,又制作出既时尚又传统的等极具崇明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土布旗袍、土布衬衫、土布文艺扇子、土布家居及配饰、土布地图、土布玩偶,土布胸针等。

通过多年的努力,工作室通过派遣设计师到市区先进创意工作室学习,邀请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和崇明土布传统手艺人士上门讲课和传授技艺,听取客户意见,边探索边完善等举措,成效明显,社会认可度高。2018年被崇明区总工会授予“巾帼创新工作室”荣誉。在区、镇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工作室逐步发展壮大,截止202012月底,共完成土布文创订单500多万元。20204月被评为区非遗传承单位。

(2) 土布文创产品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实践发展

布布瀛织织馆旨在打造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传承手织土布技艺,给中小学生提供传统文化与工艺的学习研习场所。该馆是精心搭建的适合少年儿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平台。

布布瀛织织馆设置有面向中小学生的研学活动专区,且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开放。 课程设置:开设适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手织土布(市级非遗)课程,活动主题——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结构充分体现非遗的传承性、操作性、文化性、社会性等特点,从理论素养到创新设计,力求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对中小学生有所启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通过引导少年儿童感知、体验和学习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增强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传统手工织布——是布布瀛织织馆特色课程。早在元代时期,便是织造重地。而今,崇明手织土布续写千年之约,再现昔日辉煌:布布瀛织织馆给孩子们开辟了一块对家乡传统技艺的认知土壤,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假期、课外生活。不同于以往的兴趣班,这样的文化技能培训非常有趣,会很受小学生喜爱,大家捧着自己亲手织出来、色彩绚烂的土布,成就感满满的。 

上海布布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与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向花博会隆重推出儿童织布机、玩具织布机,适合不同年龄段使用。置身体验区,学生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可以将纱线织成布,体验纺线、织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传统的农耕文化,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直观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进而主动投身到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

(3) 土布文创产品的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

   传统纺织技艺非遗资源具有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纺织非遗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洐生性,适合开发满足市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文创产品。 通过“非遗+市场”的建设,能增强非遗传承群提升对市场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时尚和消费趋势的感悟能力及对现实产品的转化能力。我们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传统工艺企业,建设传统工艺展示,传承场所和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传统工艺宣传,培训,研讨和交流合作等活动。

崇明土布项目民间资本介入的一定影响力的还有“木棉花开创意工坊”,模式和布布瀛织织馆差不多,年产值也达到500万元左右。瀛东村崇明土布展示馆也同样效益可观。它们都为促进土布项目的传承发展,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非遗生产性保护理念的发展,助推了民间资本进入非遗保护领域,使得非遗回归了生活,“见人 见物 见生活”保护理念得到体现,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里的双创就是非遗要在双创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发展,土布的创新发展模式很好体现了这一指导性理论。

 

 

 


添加时间:2021年7月7日 11:10

群文活动

群文活动